“云端”獻哀思 為未曾謀面的“親人”
今年清明節,25歲的巧巧和丈夫方磊要祭奠一個特殊的人。雖然未曾謀面,但在他們心中,那是跟親人一樣重要的人。
今年1月,11歲的萍萍不幸遭遇車禍離世,她的父母無償捐獻了孩子的兩枚眼角膜、一個肝臟及兩個腎臟。當時,方磊同在蘭州大學第二醫院就診,他的肝硬化已經發展到了終末期,只有肝移植手術才能救命。
巧巧和方磊來自農村,家中還有一對年幼的兒女。為了治好病,他們賣掉了牛羊和藥材,四處求醫問藥,最后是在醫院等到了好消息:萍萍的肝臟與方磊成功配對,可以手術了。
由于我國器官捐獻遵循“雙盲”原則,即捐受雙方均不知道彼此身份。住院期間,方磊和巧巧聽到旁人聊天,才知道捐獻者是一個11歲的女孩。對此小兩口心懷感激,“這種感情沒法用語言表達,我也知道沒有機會當面表示感謝了?!鼻汕烧f。
圖為醫護人員在莊嚴肅穆的告別儀式上,向萍萍鞠躬致敬。(蘭大二院供圖)
如今,方磊的身體和精神狀態都日漸好轉。夫妻倆早有約定:他們要專程去一趟甘肅省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,那里有一座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碑,上面鐫刻著上百名捐獻者的姓名。
“雖然我們不知道萍萍的本名,但她的名字一定也在上面?!鼻汕烧f,他們想去那兒鞠一個躬,獻一束花,說一聲感謝。按照原計劃,兩人打算趕在清明節前兌現約定。
但是受疫情影響,甘肅多地暫停了殯葬服務機構現場祭掃服務,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也閉園了。帶著些許遺憾,巧巧和方磊決定先通過網絡祭奠表達哀思,等疫情過后,再去完成約定。
圖為2020年拍攝的甘肅省遺體器官捐獻者紀念園。(蘭大二院供圖)
在當前各地疫情防控的特殊時期,甘肅、云南、湖南、重慶、天津等多地紛紛以云上緬懷、現場代祭的形式,紀念那些在生命最后時刻做出大愛選擇的捐獻者們。
甘肅省紅十字會還在全省范圍內征集愛心人士自發錄制的短視頻,大家在視頻中通過歌曲、沙畫、舞蹈等方式,表達對遺體和人體器官捐獻者的敬意。在遺體器官捐獻者云端緬懷平臺上,各地網友們紛紛“獻花”“點燭”、留言。
巧巧也寫下寄語:“萍萍,我們不曾相識,如今已難舍難分。謝謝你,讓我們這個四口之家重獲希望?!?/span>
(記者梁軍、任延昕)(文中受訪人均采用化名)
來源:新華社 https://h.xinhuaxmt.com/vh512/share/10704818?channel=weixin